英國BBC有一系列很有意思的另類reality tv program,這類節目跟一般真人實境節目不同的地方在於參與的觀眾要回到過去某一段時間用當時的生活方式體驗當時人們的生活,美國的公共電視也跟BBC合作製播了一些類似的節目,包括像是第一批抵達美洲的清教徒、西部拓荒時期等;電視台會徵求觀眾應徵,每個節目都有至少上百的家庭回應。
在我看過的幾個單元裡頭,這個1940’s House是我到目前為止覺得最棒的,入選的Hymer一家人,包括外公、外婆、單親媽媽、還有兩個分別是十歲與七歲的兒子,帶著觀眾一起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二次大戰終結前的倫敦郊區,體驗戰時英國庶民的生活。
戰時英國是史上英國政府社會控管最嚴格的時期,他們在後院建造一個防空洞、晚上一起收聽戰時的BBC廣播、設法因應糧食配給制度填飽肚皮、在夜裡燈火管制的時候在窗戶上掛上自己製作的黑幕遮擋燈光、躲空襲不分日夜、接受由歷史學家扮演的戰時內閣徵召參與婦女社區支援等等。
Hymer一家六個星期的戰時生活最後剪成三個小時左右的節目。空襲與轟炸是假的,可是人躲空襲時的恐懼以及精疲力竭卻很真實,有時忙了一天回到家裡還來不及準備晚餐,空襲警報就來了,有時還得窩在防空洞裡睡過一夜;空襲結束房子雖然沒有損害,屋裡卻還有因為空襲時的轟炸而摔落的碎片與灰塵需要清理。對我而言,最動人的一個橋段莫過於外婆和媽媽一起到安養院當義工的時候,聽那些真的經歷過二戰的老人說當年的故事,那時,她們更深刻體會到自己的經歷是多麼真實。
製作單位在拍攝結束之後一段時間,再回去訪問回到現代生活的Hymer一家,看看他們現在的生活與參與拍攝之前的生活是否有什麼不同之處。他們特別買了一台1940年代的骨董車(不是擺著是真的開來全家出遊用的);之前不常下廚老是外賣pizza的外婆不但下廚的時間多了,還改變了消費習慣,她說自己現在很自然成為街坊小店的支持者,幾乎不再去大型連鎖商場以及超級市場購物,出門走得到的目的地現在都會以步行替代搭車,以前沒事喜歡到外頭小酌一杯的習慣也變了,拍攝後的家用開銷比起拍攝前的開銷少了至少三分之一那麼多;單親媽媽的戰時經驗激發了她的潛能與自信,兩個男孩則繼續延續戰時的遊戲經驗,樂於自己動手做、自己發想、創造自己的遊戲來玩;而從小就癡迷四零年代的外公經過這次拍攝的體驗整個人就像夢想成真、吾願已足一樣那麼開心。
我不禁想起我們身處的時空原是偶然,生活的習性與周遭的環境卻經常被視為是當然;如果今天我不是恰巧生在這裡,如果我是生在饑荒、戰亂威脅的地方,又或者我是生在物資缺乏的貧困環境下,我的面目又會是如何呢?我想,拿掉那些可以拿掉的外圍,剩下的那個才更接近自己的本來面目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