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3, 2004

真是能力分班的錯嗎?

看了公共電視這個禮拜播放的紀錄片「魔鏡」,這是一部探討能力分班現象的片子。可能之前讀到新聞稿溢美之詞多了點吧,真的看到片子的時候,我感到有些失望,更糟的是,當歌聲開始出現時,我便開始頭痛,對我來說,那歌詞實在太長、也太囉唆了,很顯然,拍片者的立場是堅決反對 (甚至可能有些鄙視)能力分班這個現象的 (雖然我看不大出來真正激怒他們的是能力分班這個政策本身,還是那麼多人陽奉陰違說一套做一套的態度),只是這類帶有大是大非色彩的主張,往往很難讓我信服,那些特別大的是與特別大的非多半只是人心編派出來的想像,陽奉陰違是不可取,但有沒有可能這太驟下斷的結論本身,也是造成片中許多受訪者不敢勇於表達自己支持能力分班立場的一個背景因素呢?只能說不能做這現象可以有很多種解讀方式,只能說政治正確的話語、不能說與之不符的主張,也可能是其中之一,當我們已經相信常態分班才是進步時,所餘下的討論空間便已經不會太大。

問題是:為什麼常態分班才叫進步?能力分班又有什麼錯誤?我沒有親身經歷過能力分班,但我在常態分班的班級裡遇過大小眼的老師,瞧不起所謂後段學生,不是能力分班的錯,會瞧不起後段學生的老師,在常態分班的教室裡,一樣會對班上成績落在後段的學生做出差別待遇,如果一位教師他的心態認為後段學生是他教學工作上的負累,不論用什麼方式分班,他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永遠也不會有好臉色。

什麼是教師的職責?如果你能自由挑選自己的學生,你會怎麼挑?挑那些?你會認為挑能力較遜色的學生對你來說是一種挑戰嗎?我沒待過所謂的前段班,但我待過顯然的前段校,經過層層篩選,學校裡大半的學生,資不資優很難講,但他們應付這套升學制度絕對是最沒問題的一群,在那所學校,很多時候,我覺得老師的能力如何,並沒有太多所謂,校內過半的學生就算沒有老師指導,也能自己將考試應付得很好,他們對於考試重點的敏銳度、以及對於參考讀物的辨識能力都高過平均水平,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這些人自己就是這套篩選制度下篩選出來的產物。如果我說這是我眼中的明星學校,身為教師的你,會嚮往這樣的教學環境嗎?我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會是肯定的,因為有這麼多人能將能力不佳的學生比較難教這樣的話掛在嘴上、輕易出口,我想他們多半還是會認為,教這些能夠自給自足、有你沒你差別不大的學生,就是所謂的好教吧!不用心的教師,就是對能力好的學生也不會多費心的,只是這個事實,很難光由結果透露出來,能領錢不幹事,原本就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又何必用什麼好教不好教這種字眼混淆視聽?講得好像是學生資質是問題的核心一樣?

學生能力如何,很多老師都有意見,老師能力又怎麼樣呢?學生資質參差是必然,因材施教或者能力分班/組/群都無所謂,癥結是學生有不同資材,但老師可有能力因其材而施各種教?只會教一種學生的話,那根本不叫因材施教吧?而所謂能力當然也不只考試一種,我們提供了多少空間去分?

師長的心態不調整,所謂的常態分班理想也只是海市蜃樓罷了,就是到了常態分班已成教育主管當局既定政策的今日,都還不是只有少數地區不符政策,而是幾乎大半的學校都無法達到這個政策所要求之目標。師長的心態不調整,目前教育主管當局宣稱的常態分班政策就只是陳義過高的理想罷了,主管當局由上向下發布一個所謂進步的政策,卻忽視與之相關的學生家長、學校教職人員對此政策的態度,也難怪這政策怎麼推怎麼推不動了,你最好有辦法喚來天兵天將幫你監督、糾正這一大票牽扯其中的人員,那就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否則的話,這裡頭每一環連結之間的關係都比你與他們的關係要親密、緊密,你進步兩字寫得再大,也無法動搖他們。

陽奉陰違這現象,只呈現出政策與執行之間的落差,如果我們不將其中的陽奉為圭臬,而以為陰一定無可取處,我們就會見到一條路,叫做縮短兩者之間的差距,在這條路上又有不同岔路,教育主管當局在缺乏天兵天將供使喚的情況下,或許該考慮兩端相互縮短距離的道路之可行性,主管機關位階高是高沒有錯,但這並不表示位階高者所提出之主張一定符合現實狀況,而目前的情況似乎是它已經偏離現實很遠了,這不是教育部長一句「我才上任二十多天,要解決存在二十多年的問題有其困難。」就能為我們所諒解的,如果是選錯方向的問題,時間長短並不會有什麼影響,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二十天跟走兩百天、兩千天,都一樣到達不了目的地,如果我們執意相信唯有這條道路才是正確的路,我們就會忽略還有其他道路存在的可能。

魔鏡片中所揭露的事項,教人憤怒的不是學校採行能力分班,而是學校對學生的差別待遇,而且是著眼教師管理與工作上方便以單一標準在各種層面編派所有人的差別待遇(其中亦包含特權介入的空間),那並不是改採常態分班就能解決的問題。


註:

找到一些教育部對此紀錄片內容做出的初步回應,目前因為缺乏法源依據,教育部在接到民眾檢舉違反常態分班原則的案件,也只能去函通知地方政府處理而已。假設這些所謂人情班或特別班很多都是地方民代關說來的,在修法之前,應該就是等同於沒有辦法解決的意思吧?!

我還讀到這段讓我感到困惑的報導:
為凝聚社會共識,增進各縣市政府經驗分享與交流,教育部將在本月廿六日舉辦常態編班研討會;今年七月一日至十五日分別在全省舉行常態編班分區工作坊,讓常態編班成為全國共識。

我以為所謂共識是大家交流不同意見之後得出的結果,這種沒有不同意見發聲的場子,應該稱為政令宣導吧?!如果這樣全省宣導一周,就能達到「讓常態編班成為全國共識」的目標,我會將教育部官員當成神一樣崇拜的。不過我想,在法源確立之前,這說了也是白說,可能連這消息本身都是宣導的一部分,叫做「我們教育部真的有在推這個常態分班的進步觀念」。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